球員數據大爆炸!多么瘋狂的一周!NBA,早就變啦!聊聊原因!
還記得我剛開始關注NBA的時候,如果某一天比賽有球員拿下50+,或者有球員拿下三雙,會覺得老牛逼了。
如果是喜歡的球星拿到,那高低得和班上同學一頓吹噓。然后,爭分奪秒利用好課間十分鐘,奔向球場投幾個,幻想著能和偶像一樣。
結果...當然是四仰化三鐵啦。
20年過去了,喜歡的球星不在了,一起打球的同學沒聯系了,NBA世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
如果現在我天天寫球員拿勁爆數據,那很可能會被兄弟們罵。
“帝哥,你是不是沒東西寫啦!”
確實是這樣,新聞學里有這么一句話:狗咬人不是新聞,人咬狗才是新聞。
言外之意是:這TM不是很正常么!
特別本賽季,勁爆數據簡單如喝水。
如果你再覺得奇怪,那可能還活在過去呢...

才開打一周(不算今天),已有13人(16次)砍下40+。
SGA(55分),馬爾卡寧(51分),里夫斯 (51分、41分),阿隆-戈登 (50分)
東契奇 (49分、43分),馬克西 (43分、40分),賈馬爾-穆雷 (43分)
庫里 (42分),杰倫-布朗 (41分),愛德華茲 (41分)
字母哥 (40分),卡姆-托馬斯 (40分),文班亞馬 (40分)
美媒Automatic統計,在NBA歷史上,聯盟第一周打出40+次數排行榜上,本賽季的16次已經大幅刷新了歷史紀錄。
此前最高的紀錄是7次,分別是2009-10賽季以及2022-23賽季,竟然不及本賽季的一半。
過去的一周,是瘋狂的。

這些拿到勁爆數據的球員里,最倒霉的是誰?
東子。
兩場合計干完92分以后,直接請病假了。
最震撼的球員是誰?我選里夫斯。
別忘了他來時路:落選秀。
他不是文班、東子這種天之驕子,而是以雙向合同為起點的球員。
賽季至今,里夫斯場均可以砍下35.8分6.8籃板8.5助攻的華麗數據。
詹姆斯和東子不在,“鄉村曼巴”當家做主了。
這還能說什么呢?
湖人,準備好運鈔車吧!

不再驚嘆于個體的勁爆,今天更想聊聊數據大爆炸的背后原因。
1、比賽節奏
因為咱看開拓者的比賽多,最大的感慨是:太快了。
尤其是小陣容上的時候,感覺是錄像加了快放。
攻防轉換頻繁且迅速,球員需在極短時間內做出決策。
數據顯示,現在的回合數和10年前相比,增加了超過10%。比賽的回合數一多,數據自然水漲船高。
2、聯盟規矩
毫無疑問,現在的NBA是鼓勵進攻的。
比如,這賽季的新規,前三節最后3秒從中圈外命中的超遠三分打鐵不計入個人出手數,這就是鼓勵進攻的體現。
比如,High-five式犯規被嚴打,對于投手也是有利的。
然后,大伙常討論的吹罰程度問題。
科爾曾經吐槽過:“我們現在是在立法把防守排除出比賽,我們鼓勵球員以胡扯的方式走上罰球線。”
咱不是針對某個球員,現在的聯盟,球星單場罰10個球,太正常了。
我曾經想過,如果奧尼爾在這個時代,他得罰幾個球...
3、球星技術
咱必須得說,從整體講,現在的球員技術是更全面的。大中鋒如果不會投三分都不好意思...
三分球一多,數據自然也上來了。
4、大核模式
另外你會發現,現在的NBA,持球大核模式盛行,大哥就顯得厲害。
比如,東契奇和里夫斯。
如果不是大哥缺席,小里也很難打出這種呈現。
畢竟,球不夠分。

今天寫這些,一定會有球迷吐槽現在的聯盟,現在的比賽不好看。
但是,版本就是如此。
從這個角度講,其實現在的NBA對于楊瀚森這種大中鋒,并不友好。
也可以看到,今年的新秀中鋒們,整體來說都沒什么機會。
比如他的好兄弟,馬盧阿奇。
既然改變不了環境,那作為職業球員,只能盡可能適應環境。